哥德尔(Kurt Friedrich Gödel)190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布尔诺(Brünn,现属于捷克)。哥德尔的父亲是个商人,母亲受过很好的教育。在哥德尔一生中,与母亲的书信联系从未间断。
哥德尔小时候身体不好,但表现出特别的好奇心,是家里的"Mr. Why"小先生。1916-1924,哥德尔在德意志国立中学(Deutsches Staats-Realgymnasium)学习,各科成绩都第一,在数学、语言和宗教方面特别优异。
中学毕业后,哥德尔进入维也纳大学(University of Vienna)。在那里,哥德尔学过理论物理和数论,哈恩(Hans Hahn、逻辑学家)、卡纳普(Rudolph Carnap、逻辑学家)、富特文格勒(Philipp Furtwängler,数学家)都是哥德尔的老师。
哈恩曾把哥德尔介绍给当时的哲学大师石里克(Moritz Schlick,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)。不过,哥德尔自己的哲学观点与石里克的学说几乎对立。
1927年,哥德尔认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女朋友阿黛尔(Adele Nimbusky)。
1929年,希尔伯特提出的开放问题:”是否所有逻辑为真的一阶命题都可以被推导出来?"对哥德尔产生重要影响。哥德尔解答了这个问题,并因此开启了自己的研究生涯,成为新星。
之后哥德尔全力研究,在逻辑和集合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。1931年,哥德尔发表了震惊学术界的“非完备性定理”,次年因此获得特许任教资格(Habilitation )和维也纳大学的讲师资格(Privatdozentur )。
1933-1940年,哥德尔在逻辑和集合论方面成果显著。比如,1937年,哥德尔给出了关于选择公理(Axiom of Choice)和连续统假设(Continuum Hypothesis)在策梅洛公理(Zermelo-Fraenkel Axioms)前提下的一致性证明。
期间,哥德尔三次访问过普林斯顿大学,并于1940年落户到那里。其原因包括:哈恩和石里克相继去世,哥德尔的讲师资格被取消,以及符合纳粹服兵役的条件。哥德尔再也没有回欧洲。
哥德尔在普林斯顿与爱因斯坦交往密切,尽管爱因斯坦比哥德尔大27岁,但他们每天相伴散步的事实被传为佳话。
1949年,哥德尔在相对宇宙学(Relativistic Cosmology)方面又做出重要贡献,推导出爱因斯坦关于旋转宇宙方程的新解。
哥德尔晚年偏执,并伴有精神障碍,他不信医生的建议,害怕被下毒。1978年,哥德尔死于营养不良,留下世人很难超越的成就。
国家科技奖章(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),表彰作为数理逻辑的奠基人的哥德尔(“For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oday’s flourishing study of mathematical logic”)。
南卡罗莱纳大学的迈克尔(Michael Stόeltzner)教授的文章:“哥德尔和一切的理论”("Gödel and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")是对哥德尔的极高评价。